• ENG
  •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与应用 > 学术天地
    合壹商埠:关于“肌肽与脱羧肌肽的作用”中一些问题的说明!
    2022-04-14


    在上一篇《肌肽与脱羧肌肽的作用》中,关于肌肽与脱羧肌肽的用法中,列了以下几条:

    ①、尽量避免与还原糖合用,可能导致在体系中就已经反应,非还原糖可以。

    ②、文献中提到EDTA可以使咪唑类拟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丧失,应该是EDTA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更强,但EDTA并不会进入细胞,目前不建议合用;与辛酰羟肟酸之类的可以入膜的成分而言,可能会影响相互的效果。

    ③、由于肌肽在等电点附近稳定性最好,偏离该pH比较远都易使肌肽发生构象转变,氧化变色,脱羧肌肽无该问题。

    ④、肌肽、脱羧肌肽可能可三肽-1、蓝铜肽等竞争铜离子,使蓝铜肽活性丧失,避免一起使用。

    ⑤、脱羧肌肽商品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离子性很强,但是在配方中一般建议添加量在0.1%左右就能起到效果。

    非常感谢某工程师给我提出了一些指点:

    第3条,在他们的配方体系中,肌肽与蓝铜肽配伍,pH调节至6.5-7.5,可以使配方稳定,并且对蓝铜肽增效效果不错,希望工程师也可以试试。另外肌肽与EDTA在体外会出现竞争性抑制,但是EDTA不会入膜,不会影响肌肽以及脱羧肌肽在皮肤内的作用。可能EDTA还能对肌肽的稳定性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后面我们实验室会验证该方案。

    在此与各位行业前辈交流,并查阅资料给出自己的一些理解:

    三肽-1络合铜离子的基团主要是组氨酸的咪唑基,但实际上蓝铜肽的络合更复杂一些,见图1,以下引用成分控公众号中的描述:这种非常聪明的设计,让空间结构里的铜离子,仿佛被装在鸟笼里一样。而搭建鸟笼的材料,就是GHK。一个GHK的头部与另外两个GHK的尾部,共同螯合一个铜离子,同时自己贡献自己的尾部,螯合另外两个铜离子。这种像蜂巢一样的立体装载,实现了铜离子的高效运输。(该结构是蓝铜肽的X衍射,是晶体结构,不代表溶于水的结构也是如此)

    图1. 三肽-1和蓝铜肽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Cu2+(GHK)] 配合物的 X 衍射结构。每个 Cu2+离子都是五配位的。考虑到右边的离子,赤道位置被原子 N(1) 到 N(3) 和 O(3)[a] 占据,而顶端位置被 O(3)[b] 占据。这最后两个氧原子与另一个 Cu2+离子共享,它们的位置互换(O(3)[a] 处于顶端位置,而 O(3)[b] 处于离子的赤道位置左边)。

    在某些工程师使用高浓度蓝铜肽(1%)做出的配方,用在脸上会有铁锈味,这个铁锈味怎么来的呢?

    当我们的手触摸铁质材料(锈蚀的更明显),我们的手上就会残留一种铁锈味,而这种味道主要来源于1-辛烯-3-酮(见图3)。在汗津津的手接触到铁器表面的数秒之内,1-辛烯-3-酮的挥发量就达到了峰值。在合适的浓度下,它有着强烈的金属和血液的气味。它产生的过程大致是这样:汗水加速铁器表面腐蚀,产生了二价铁离子。而二价铁离子又与汗水中的脂肪酸作用,生成了一系列的醛酮类挥发性物质。除了1-辛烯-3-酮,壬醛、癸醛等也构成了“金属味”的一部分。(当然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游离的铁离子催化自由基形成和氧化的能力有多强,在以往的多篇文章中,已经列举多个例子。铜离子也是,但是亚铜离子催化能力更强一些,铜离子在葡萄糖的作用下就能还原成亚铜离子,但亚铜离子不稳定,需要有螯合剂比如EDTA、肌肽这些才能稳定存在于体系中。)

    图3. 几种挥发性醛类的气味

    当然不止是铁质物品,与铜接触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所以在使用高浓度蓝铜肽时,体系中难免会有游离的铜离子,此时我们需要螯合游离出来的金属离子,可能采用少量的EDTA反倒使配方变得更稳定,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感更好。而肌肽、脱羧肌肽也能螯合铜离子,而且不像EDTA不能入膜,螯合强度也不如EDTA,在螯合与解螯合的过程中存在动态平衡,不影响铜离子的转运,可能对蓝铜肽存在增效的作用。

    肌肽的稳定性比较差,不耐热,易变色,一般要保持pH在6.5-7.5才比较稳定,采用脱羧肌肽,就没有pH的要求,螯合铜离子的能力也很强,所以脱羧肌肽和蓝铜肽的配伍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使用更高含量像透明质酸钠这种弱阴离子的保湿剂(增稠剂),也可能使配方更稳定。

    • 注:上述仅为分析和猜想,仅供参考,希望各位工程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 知乎 伯伯的花房子,铁锈味和阳光味:你原本以为的很可能是错的
    • 鲍峰 成分控 蓝铜肽 一个人的战斗



    在上一篇《肌肽与脱羧肌肽的作用》中,关于肌肽与脱羧肌肽的用法中,列了以下几条:

    ①、尽量避免与还原糖合用,可能导致在体系中就已经反应,非还原糖可以。

    ②、文献中提到EDTA可以使咪唑类拟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丧失,应该是EDTA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更强,但EDTA并不会进入细胞,目前不建议合用;与辛酰羟肟酸之类的可以入膜的成分而言,可能会影响相互的效果。

    ③、由于肌肽在等电点附近稳定性最好,偏离该pH比较远都易使肌肽发生构象转变,氧化变色,脱羧肌肽无该问题。

    ④、肌肽、脱羧肌肽可能可三肽-1、蓝铜肽等竞争铜离子,使蓝铜肽活性丧失,避免一起使用。

    ⑤、脱羧肌肽商品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离子性很强,但是在配方中一般建议添加量在0.1%左右就能起到效果。

    非常感谢某工程师给我提出了一些指点:

    第3条,在他们的配方体系中,肌肽与蓝铜肽配伍,pH调节至6.5-7.5,可以使配方稳定,并且对蓝铜肽增效效果不错,希望工程师也可以试试。另外肌肽与EDTA在体外会出现竞争性抑制,但是EDTA不会入膜,不会影响肌肽以及脱羧肌肽在皮肤内的作用。可能EDTA还能对肌肽的稳定性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后面我们实验室会验证该方案。

    在此与各位行业前辈交流,并查阅资料给出自己的一些理解:

    三肽-1络合铜离子的基团主要是组氨酸的咪唑基,但实际上蓝铜肽的络合更复杂一些,见图1,以下引用成分控公众号中的描述:这种非常聪明的设计,让空间结构里的铜离子,仿佛被装在鸟笼里一样。而搭建鸟笼的材料,就是GHK。一个GHK的头部与另外两个GHK的尾部,共同螯合一个铜离子,同时自己贡献自己的尾部,螯合另外两个铜离子。这种像蜂巢一样的立体装载,实现了铜离子的高效运输。(该结构是蓝铜肽的X衍射,是晶体结构,不代表溶于水的结构也是如此)

    图1. 三肽-1和蓝铜肽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Cu2+(GHK)] 配合物的 X 衍射结构。每个 Cu2+离子都是五配位的。考虑到右边的离子,赤道位置被原子 N(1) 到 N(3) 和 O(3)[a] 占据,而顶端位置被 O(3)[b] 占据。这最后两个氧原子与另一个 Cu2+离子共享,它们的位置互换(O(3)[a] 处于顶端位置,而 O(3)[b] 处于离子的赤道位置左边)。

    在某些工程师使用高浓度蓝铜肽(1%)做出的配方,用在脸上会有铁锈味,这个铁锈味怎么来的呢?

    当我们的手触摸铁质材料(锈蚀的更明显),我们的手上就会残留一种铁锈味,而这种味道主要来源于1-辛烯-3-酮(见图3)。在汗津津的手接触到铁器表面的数秒之内,1-辛烯-3-酮的挥发量就达到了峰值。在合适的浓度下,它有着强烈的金属和血液的气味。它产生的过程大致是这样:汗水加速铁器表面腐蚀,产生了二价铁离子。而二价铁离子又与汗水中的脂肪酸作用,生成了一系列的醛酮类挥发性物质。除了1-辛烯-3-酮,壬醛、癸醛等也构成了“金属味”的一部分。(当然这也再一次印证了游离的铁离子催化自由基形成和氧化的能力有多强,在以往的多篇文章中,已经列举多个例子。铜离子也是,但是亚铜离子催化能力更强一些,铜离子在葡萄糖的作用下就能还原成亚铜离子,但亚铜离子不稳定,需要有螯合剂比如EDTA、肌肽这些才能稳定存在于体系中。)

    图3. 几种挥发性醛类的气味

    当然不止是铁质物品,与铜接触也会有同样的效果。所以在使用高浓度蓝铜肽时,体系中难免会有游离的铜离子,此时我们需要螯合游离出来的金属离子,可能采用少量的EDTA反倒使配方变得更稳定,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感更好。而肌肽、脱羧肌肽也能螯合铜离子,而且不像EDTA不能入膜,螯合强度也不如EDTA,在螯合与解螯合的过程中存在动态平衡,不影响铜离子的转运,可能对蓝铜肽存在增效的作用。

    肌肽的稳定性比较差,不耐热,易变色,一般要保持pH在6.5-7.5才比较稳定,采用脱羧肌肽,就没有pH的要求,螯合铜离子的能力也很强,所以脱羧肌肽和蓝铜肽的配伍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使用更高含量像透明质酸钠这种弱阴离子的保湿剂(增稠剂),也可能使配方更稳定。

    • 注:上述仅为分析和猜想,仅供参考,希望各位工程师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 知乎 伯伯的花房子,铁锈味和阳光味:你原本以为的很可能是错的
    • 鲍峰 成分控 蓝铜肽 一个人的战斗

  • 关闭

    合壹商埠(广州)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86-15989178436  

               020-31920473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大沥新庄东南街1号
    
    合壹商埠(广州)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
    电话:+86-18201729922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春东路689号8号楼A201室

    公众号二维码